「保持平常心」
這應該是大家考前最常聽到的話了。如果這麼容易做到了話,大家都不會緊張啦。這篇文章會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你為什麼會緊張,並且系統化的跟你說,到底要做什麼來緩解緊張的情緒。
「阿~就平常心就好啦」「保持平常心去考試」「乾,我緊張到劃錯卡」
這些話我們一定都聽過,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做到平常心。
事實上,很多人在大考時前一天晚上會緊張都睡不著,有些人甚至在考試的時候會大腦當機,導致原本會寫的題目在考試的時候會覺得腦袋特別鈍
嘿~別擔心,你經歷過的我都經歷過。
由於我是重考仔的關係,考過的學測和指考經驗可是比一般人豐富的呢,下面這些經驗是我經過多次試驗後所得出的結論,不妨參考看看吧。
以下我會介紹考前需要做的四件事情,最後我會淺談何謂深度學習,這也是所有考試的強者會做的事,如果你有努力念書,但成績陷入瓶頸了話,最後一段,務必好好閱讀
考前準備的系統化做法
首先,考前有四個步驟需要注意
第一個是心態建設
第二個是情緒及身體的控制
第三個是對考古題的掌握
第四個是意向訓練及建立作答sop。
心態建設
「考試的時候會寫的都寫對,不會寫的都猜對。」
大家都希望可以做到這件事,但我必須說,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你無法正確地設立目標,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你考試的表現。
如果你設定的目標是一個現階段幾乎無法達成的目標,那很有可能在結果出來之後,會受到很大的打擊,也會較容易的放棄。
有點像是一個平均月薪五萬的業務,說他下個月要創造50萬的月薪,
我相信旁人聽起來應該會覺得很難實現對吧,沒錯,他極有可能在幾個月後都無法達到月薪五十萬,然後就會開始自暴自棄,最後放棄。
要避免這樣的情況,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在什麼樣的程度,之後再設定一個你認為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,最後思考如何從現在的位置,到達你想要的目標。
也就是思考你現在和目標的相對位置,並擬定可以到達且合理的策略
舉個例,假如你班排是20名,那我認為下次進步到15名是一個合理的目標。
再來我們要想如何從班排20進步到15?我的建議是先看看自己哪一科比較弱,先選一科加強。
假設爛的是英文,看看究竟是英文單字沒有背好,還是片語沒有記熟?
如果這次數學比較低,那看看是粗心錯比較多,還是觀念沒有搞懂導致題目看不懂?
知道弱點後,我們再去針對弱點,花時間補起來,同時其他科目也要努力維持。
這個過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要維持其他科的分數,同時又要突破過往的分數,勢必會遇到時間的壓力,或是方法的瓶頸,絕非三天兩夜就可以改變的
要記住,所有值得追尋的事情都並非一蹴可幾的
畢竟如果那麼輕易達到,那也就不珍貴了。
反之,如果太好高鶩遠,因為無法認清現實的關係,反而會一直原地踏步。
我以前家教過的學生,有一位是班排30左右,媽媽希望他可以在兩次月考內進步到班排前三。
還有另一位是重考生,家長也希望他重考一年就可以進步150分上醫科。
我當下就直接跟媽媽說,這是非常不容易的,以一般人來說,班排每次可以穩定的往前進步三名,就很不錯了;重考一年進步50分,也代表這一年很認真。以上的例子就是目標太高,會導致自己很緊張,反而無法好好的執行計畫。
你要想想,你有認真念書,別人難道沒有嗎?
如果我們要得到比一般人還多的回饋,我們要想想看,我們憑什麼?我們有比別人更努力嗎?
我們有用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嗎?我們有比較聰明嗎?我們比較有自制力嗎?總總的一切因素,會和最終的結果呈正相關。
所以我的建議是,先看看自己過去半年來得分數和落點,
不要給自己太多的藉口,像是我只是沒認真、我只是粗心而以,這些心念反而會限制你的成長。
當你知道自己真正的實力後,再去設定戰術。
以一個考生來說,可能數學是我的弱點,那就要想想為什麼數學會考不高分?
是粗心的問題,時間的問題還是不會寫的問題? 再去針對這些弱點改善。
當然,我還是要承認,這些弱點通常大多數人都會有,像是粗心,這個毛病在我過去考試身上也會一直出現。
那要如何改進?
我會建議仔細去分析粗心的點在哪邊?
通常會粗心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不夠孰悉,就像是走路一樣,應該不會有人走個10步路就會跌倒吧,
可是以一個小朋友來說,他很可能走一走就跌倒,那是因為他走的路不夠多。
另一個點是他的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,也就是他的武器和實力都不夠精良。
所以,我們要仔細去分析我們的弱點,並且針對弱點有系統的去改善和升級,這樣我們在下一次的成績才有可能提升。
情緒、身體控制
能力要發揮出來才算數
先請大家想像一個情境,我們現在在遊戲世界,你的等級是level70,
而你朋友也剛好在玩同一款遊戲,但他的等級比你高,是level 80,
這時候如果你們幹一架,誰會贏呢?
答案應該是不一定,因為操作者的技術會很大的影響腳色的表現;
就像是完跑跑卡丁車,用比較好的車,不一定會開比較好。
其實,考試也是一樣的,也許對方的真正實力比你強,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解出更多的題目,但在實力沒有相差太多的情況下,最後考出來的成績並不一定他會比較高。
這也是我們在看很多運動比賽中,一流的選手除了實力堅強,往往在落後的情況下,可以展現出強大的心理素質,最終逆轉比賽。
我想講的是,我們在考試的時候,只要可以發會出我們原有的實力,其實就可以幹掉一大票跟我們相同程度的人,甚至是比我們厲害一點的人。
原因不是因為你變強,而是你的對手變弱了。沒錯,不能變強就讓對手變弱,哈哈哈哈哈~
那我們要如何讓自己發揮出穩定的實力呢?
穩定自己的情緒,和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是一種最有效率的方式。
這邊不是說有八塊肌的人就會考比較高分,是指說你要在考試的時候要有清晰的腦袋,可以穩定的輸出你腦袋中的知識到答案卷上。
我的建議是:要能穩定的輸出,我們要先控制我們的情緒,避免在考前三天從事一些會讓我們太開心的事情。
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,你在考前一天玩高空彈跳,那你很可能在隔天的物理考試中看到自由落體的考題時,你的思緒會瞬間被拉到你玩高空的畫面。
我自己的習慣是,不要在考前一個禮拜跟很久沒見的朋友吃飯,大家可以想想,很久沒見得朋友通常會聊什麼~
恩沒錯,就是八卦,這些八卦會讓你情緒起伏,更不好的是,如果這些八卦跟你有關,那會有很大的機會會影響到你。
我自己在重考的時候,也都盡量在考前讓自己的生活保持平靜,休閒娛樂可能就是會偶爾看看漫畫,或是去吃一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,一時有點像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孤僻兒一樣。
你必須要知道的是,這些痛苦都是會過去的,你考完之後想怎麼約就怎麼約,但千萬在考前要避免這些會讓你情緒起伏的事情。
記住,所有值得追求的事情,都不是容易達成的。
考古題掌握
從過去的學生,進階為老師,到後來成為市面上多本參考書的作者,我可以大膽的說,百分之95的大考新考題,都是從歷屆的考古題出來。
你也可以這樣想,考古題可以當作茫茫考海中的的GPS。
但你或許也好奇,明明大家都有寫考古題,但最後的分數為何還差那麼多,到底原因是什麼?
答案是很多人讀書注重的是廣度,有人注重的深度。
以高中自然來講,元素週期表是一個必背的考題,雖然有人背的滾瓜爛熟,但他還是用不出來,這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重點在哪裡。死命的背卻用不出來,就跟英文單字一樣,一直背但文章依然看不懂。所以,我們要如何搞清楚考古題的重點?
假設今天我討論元素週期表,我首先要知道的是原子序的概念。每一族的元素特性,金屬非金屬之間的比較,氣體、液體、固體的區別,還有一些元素的性質。
剛剛以上講的重點,幾乎每一本參考書都有提到,但考試出來卻不一定不會寫。要解決這樣的問題,最好的方法,就是去看學測、指考等等大考的考古題,仔細去分析要考的觀念。
大概寫個五年左右,你就會發現,考來考去,大概就是考那些題目,整理出來後,就可以抓到常考的重點,畢竟高中能考得就那麼多,考試的目的也不是要考倒你,而是要鑑別你會不會考試。
這邊分享我遇過考古題的小故事。
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知道市面上有賣學測歷歷屆試題、指考歷屆試題這些考古題,每個人也都會有寫過。但很多人誤會考古題的意義,我看到有太多人,他們都在學測前的一兩個禮拜才開始寫考古題,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模擬出學測的大概分數。
首先,他們搞錯兩件事情,
第一件事情,你平常寫的很多題目,都藏有一些考古題,你最後寫得考古題,是沒辦法模擬出大考的分數的;
第二件事情,考古題的目的根本不是讓你看你可以考幾分,它最大的功能是讓你了解你需要加強的地方在哪裡,以及抓出大考方向。
那些沒有好好練習考古題或是太晚寫考古題的同學,我可以大力的保證,幾乎最後都無法考出理想的成績。
我建議大家寫考古題時,要特別著重近五年考的題目類型,去看看是不是考差不多一樣的東西,並且把不斷考過的重點整理出來。
徹底搞懂它們,並且要有自信是當下一次考卷出這個單元的範圍時,可以把握的說你一定可以把題目寫對。
如果你對某一單元特別的害怕,那就再次把考古題翻出來,去看看你到底對哪個點不孰悉。
知道哪邊是你的弱點時,先仔細的想想看為什麼原本不會,真的不行然後再去請教比你厲害的同學,看看他對這部分有什麼你沒有理解到的觀念。
當你徹底搞懂考古題時,我可以保證,你已經贏了百分之 95 的對手,
因為這些考古題,就是教授的出題來源,而強者們也知道這個道理,所以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練習考古題上面。
下面我取這幾年學測和統測的考古題,以自然和數學為例子,我會選取某一種類型,擺在一起後,你會發現基本上考得題型都很像。
統測數學歷屆三角函數
這兩題都是考三角函數的基本運算
109學測自然第17題,原子半徑和原子序之間的關係、價電子數的概念
108自然學測的15題,原子半徑和原子序之間的關係、價電子數的概念
有沒有發現上面這幾題都考的是類似的觀念,在寫考古題時,寧願花一個小時徹底的搞懂題目,也不要一個小時寫十題,結果都不懂,以上面這三題的例子來說,需要搞懂的觀念有:
1.金屬、非金屬與類金屬區分
2.原子半徑比較
3.元素性質(常溫下固態、液態、氣態的金屬分別有哪些)
4.元素活性得比較(鹼金、鹼土族,同一族的活性比較)
5.原子序,中子數,原子量的概念
深度學習
我過去花了很多時間補習,高中甚至補了全科,但不幸的,那時候的我在高中成績幾乎墊底。
後來有我開始檢討我的讀書方式,在思考為什麼坐隔壁也補全科的同學能名列前茅?我卻那麼慘?
直到我考上台大牙科,從家教老師到現在幫出版社出了10多本的參考書後,我得到了一個結論―深度學習。
首先,成績和有沒有補習沒有絕對的正關係。
如果抱持著有補習,學校就不認真聽了話,那完全搞錯方向,並且那怕不習班老師再好,再有耐心,都是極度浪費時間的一件事。
補習的好處,是台上老師可以用不同的切入點,更仔細的分析一個題目,甚至能有一些撇步,像是這個單元的重點是什麼,或是我們遇到這種題目要該如何思考等等。但這種老師通常很少,要遇到蠻困難的。
所以是否補習,可以根據你的學習狀況不錯,並且能舉一反三,那我建議可以減少補習的時間,多花點時間練習自主思考;如果你的狀況沒那麼好,可以去問問看班上厲害的同學,去學習他們的讀書模式,或是請一個厲害的家教,去模仿厲害的人是如何唸書以及深度學習。
有一個簡單的方法,可以來檢測自己是否有做到深度學習。
就是教學
第一次上課的時候,屬於輸入式學習,老師一直講,我們也一直聽。
但到底有沒有聽懂,我們自己也不確定。
事實上,第一次聽懂,大概是聽懂不到百分之30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讀了就忘,單自背了隔天等於沒背。
根據哈佛大學做的一個研究,他們發現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成效差別非常巨大。
他們根據研究了一群學生,並發現不同的學習方法會決定腦袋對知識的吸收程度。
在學校和補習班,大多是處於課堂講授的階段,效率大約在百分之5,最多是在百分之30;可如果換了一種學習方法,那學習效果將天差地別。
EX: 今天在學校認真聽講,晚上再去補習班學習,但學習的角度是以一種 「 如果今天換我教 ,我會怎麼教的心態上課,那我會怎麼上? 」
注意,這時候就從課堂講授的階段,直接進入到小組討論的階段,效率至少從百分之30提升到百分之50,如果考試考得好了話,同學跑來問你,你就會再升級到「教導他人」的階段,效率直接暴增到百分之90。
聽起來很容易,執行上卻很困難。
光是上課要專心聽講這件事就很困難,除此之外,考試考得好,同學也不一定會來問你。
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小方法,就是在你聽完課時,或是寫完一個單元,都要問自己,剛剛學到什麼,這雖然不能到「教導他人」的階段,但可以強迫你重新回想剛剛所學,也就是到 「 實習」的程度,學習效率大約百分之70。
更棒的是,這個方法在人和時候都可以使用,無論是通勤時間,或是下課時間,甚至老師在講廢話的時候都可以用。
這也就是所謂的 「 深度學習」,寫完一個數學單元,能否知道這章的重點是什麼;背完十個單字,能否用這十個單字分別造出句子。
如果單純的死背或是採用題海戰術,只會磨耗我們的精神,造成反效果。
我在下面這篇文章,有提到更多關於如何深度學習的細節,想要知道如何具體執行可以參考看看。
結論:
針對以上的建議,我比較著重在考試前你需要做的事情。考試中或考試後,可以參考其他篇文章。
做這個整理的目的,是希望那些努力尋求突破的學生,能避免花太多時間做錯誤的摸索,並且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。加油,共勉之
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考試技巧,歡迎追蹤獲取更多考試資訊,想問問題請透過fb或ig私訊~